市值跌破千亿,一边是洋河的“失守”,另一边是今世缘的“追赶”。6月10日傍晚,上海股市收盘网上配资炒股,洋河股份只剩999.98亿市值,一切都像被按下了快进键。这种场面,三年前谁能想到?
2021年,洋河还站在近4000亿市值的高峰,行业第三,风光无限。如今,短短三年,已经挥发掉近3000亿。同行今世缘的市值,眼下已摸到洋河的一半,谁还记得那“茅五洋”时代的气势?
2025年5月27日,洋河市值第一次跌破千亿。紧接着6月4日又回到1001.64亿,像是在千亿门槛前反复拉扯。这几天,市值就在千亿边缘晃悠,市场情绪也跟着起伏。
老对手今世缘的身影越来越近。数据摆在那儿,2025年今世缘的高端酒收入和洋河的差距已经越来越小。江苏这个自家地盘,洋河的压力越来越大。
三年前,洋河本地营收比今世缘多一倍。2025年,今世缘营收已追到洋河的八成多。原本的“小弟”,正一步步逼近“老大哥”。
经销商数量也变了味。2025年,洋河省内外新增经销商合计77家,而今世缘新增近300家。渠道扩张的速度,洋河已经有点跟不上拍子。
市值的变化最能说明问题。2021年今世缘市值不到洋河四分之一。到2025年,今世缘的市值已达洋河的一半,差距正在消失。
洋河曾靠梦之蓝系列打进高端,但2025年中高档酒收入下滑严重,同比降幅近15%。新产品梦之蓝手工班大师版虽有噱头,却难以撼动茅台、五粮液的高端地位。
这几年,整个白酒行业都在扩张。洋河的总资产却从2021年底的678亿降到2025年的673亿,是头部酒企里唯一“缩表”的。资产缩水网上配资炒股,市场份额也在流失。
2025年9月,洋河白酒窖池群拿到吉尼斯世界纪录。名头虽响,但这些硬资产并没有带来新的增长。储酒能力再强,产品卖不动,企业只能干着急。
洋河2025年营收掉头向下,净利润更是腰斩。三年复合增长率分别是负1.4%和负11.5%。行业龙头的位置,岌岌可危。
拿山西汾酒和洋河比,差距越来越明显。2023年,洋河的营收还高于汾酒。到了2025年,汾酒营收反超,净利润是洋河的1.8倍。
2025年一季度,洋河交出上市以来最难看的季报。营业收入同比下滑31.92%,净利润下跌近四成。六年来从未见过这种跌幅。
业绩说明会上,公司解释说有四大难题。品牌焕新不足,利润空间收窄,渠道库存压力大,营销转型速度慢。说到底,企业的自我革新还不够快。
2021年2月,张联东接棒当董事长,市场期待他能扭转颓势。2021年4月,洋河提出“十四五”高质量发展战略。要说规划不缺,关键是落地难。
2023年,张联东喊出“十四五”瞄准500亿,每年增长18.5%。2021年营收253.5亿,目标2025年翻一番到507亿。听起来很美,现实却冷酷。
2022年,洋河营收增长18.76%;2023年增长10.04%。结果2025年一季度直接暴跌31.92%。目标500亿,简直遥不可及。
2025年6月11日,海报新闻记者发函追问洋河,2021年后营收增速为何放缓,未来能否完成“十四五”目标。直到发稿,洋河还没给出回应。
今年公司提出“四个聚焦”策略,想通过控量、稳价、品牌焕新拉近差距。说得容易,做起来难。市场和消费者用脚投票,老套路已经行不通。
洋河的困境,不只是数字上的下滑,更是战略的迟疑。外部竞争加剧,内部调整迟缓。看着今世缘、汾酒弯道超车,洋河的危机感越来越强。
白酒行业正在经历深度调整,头部企业一个个都在转型。洋河的步伐明显慢了半拍。过去的光环,正在一点点褪色。
行业第三的位置已被山西汾酒取代。省内市场被今世缘步步紧逼。洋河的护城河正在变窄,曾经的优势正在消耗殆尽。
这场对决,远远还没结束。洋河会不会绝地反击,还要看能不能真正自我革命。时代变了,老路走不通,新路怎么走,全靠企业的胆量和智慧。
市场的冷风已经吹来,洋河必须快刀斩乱麻。要想保住龙头地位,光靠品牌故事和老本行不通。转型升级,已经没有退路。
未来的三年,或许才是最关键的考验。洋河能不能逆风翻盘,还是就此掉队,时间会给出答案。行业洗牌的戏,还远远没有落幕。
每一家企业都在找出路,谁能笑到最后没人敢打包票。洋河的故事网上配资炒股,只是中国白酒行业变局中的一个缩影。悬念还在继续,大家都在等下一个大动作。
兴盛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